我的童年是在市場中度過的。每每看到攤販架子上,賣的素雞、素鴨;總是想不明白,明明是豆子,外表為什麼是雞是鴨呢?這些東西是賣給誰吃的呀?

 

佛教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紀以前創建,「佛」是佛陀的簡稱,其意思是覺悟者,而「教」可以理解為宗教或教育,意為佛陀對大眾的一種普遍而傳承的教育。

 

公元前6世紀,衣不蔽體,食不裹腹,連年戰亂,哀鴻遍野,宗教應世而生,撫慰苦難大眾,我可以理解;

 

21世紀,科技昌盛、醫療發達,吃飽穿暖,教育普及,手機在手,無遠弗屆⋯⋯我實在不了解,怎麼就比公元前6世紀更苦了呢?

 

親情、愛情、友情,七情六慾交織成人生百味,豐富了每個人的一生。

 

一個正常的人,宗教應該是他「生活」裡面的一小部分。在遭遇挫折時,給予心靈的撫慰,讓他可以重新站起來,繼續往前走;

 

可是,我週遭不少人,卻把宗教擴大成生活的「重心」,最後,要當成了整個「生命」? 足見,宗教這個「教」字,教育的有多麼的成功!

 

我們只要活著,就還是要遵守某些規則,例如法律的規範、道義的責任; 如果,你連這些規則也不想遵守的話,那麼你就必須成為制定規則的人。如果你無法,那麼只能在規則裡面,尋找讓自己舒適逍遙的路。

 

佛說:「眾生皆苦,我佛慈悲,只渡有緣人。 」這個有緣人,應該不是一個自私、逃避的人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微微一笑 的頭像
    微微一笑

    腹有詩書氣自華

    微微一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