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書畫,乃我一生所愛。

位於外雙溪的台北故宮博物院,生平不知走過多少趟?!但,每每總是走馬看花,意猶未盡。

那些歷代繪畫,直幅或高至房頂,橫幅或橫跨整個展示間,有的甚至只開個半幅,難窺全貎。。。中國古代畫作,給我的印象就是:黑黑地、或很長、或很高、古色古香,卻無法深入了解。

1985年,在我開始賺錢有收入之後,在中國書畫精裝書上頭,著實花了不少錢,倒也精進不少賞析知識。然而,8開、16開的精裝本書畫冊,因為印刷技術與書册大小的限制,諸如:《清明上河圖》、《洛神賦圖》、《早春圖》、《乾隆南巡圖》。。。等等的大幅書畫作,還是無法看到全作,都只是局部畫像,甚是遺憾。

近20多年來,科技昌盛以無法想像的速度起飛,APP的發展與使用,更打破許多屏障,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涵。

中國書畫,經由APP的運用,更是衝破博物院、書畫册之桎梏,直入眼底,想怎麼看就怎麼看!!

我欣賞中國古書畫方法如下:

1,下載有關中國書畫册之相關APP。目前我用得最好的為『名帖大全』、『中华珍宝館』。

台灣本土的『帶著故宫走』太小氣,載入珍寶書畫太少,製作技巧又太差,無全屏畫面不說,放大圖又失精準度,總言而之,太差、太令人失望!!

2,由手機或平板電腦,投放至65吋的4K電視欣賞。

2.1 因為電視亮度足,古書畫一掃千年的暗沈,變得明亮動人。

2.2 一個製作良好的APP,放大圖片至2mm時,依舊清晰不已,例:《清明上河圖》中,無論是閣樓上的人物手勢、河中舟楫上的垂釣者、河岸水草邊的人。。。等等,一筆一畫清晰可見。

2.3 展示之古書畫作的長度、寬度、高度,不再受限。可一一展出、細細品味。

藉著高科技之便,「欣賞中國古書畫作」已融入日常生活中,也給我帶來喜悅無限。身為現代人,最幸福的地方,應屬高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與享受。你充分應用到了嗎?

  

ps. 上附第4圖為「姑蘇繁華圖調色版」清-徐揚繪,圖中的某一放大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微微一笑 的頭像
    微微一笑

    腹有詩書氣自華

    微微一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