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贈內》

 

漠漠暗苔新雨地,微微涼露欲秋天。

莫對月明思往事,損君顔色減君年。

 

 

白居易生平作詩近三千首,又是敘事詩的高手,在唐代詩壇佔著極重要的地位。他的詩作有故事性強、形象鮮明、音節流暢的特色。 像《長恨歌》、《琵琶行》這些長詩,已將唐詩推至一個燦爛無比的高峰。其作因為語言優美而通俗,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喜愛,當時甚至有以百金換詩一篇的盛況。

 

詩人對於女性特別具有悲憫的同情,貧窮的女子、受命運撥弄的女子、在後宮耗盡青春的女子,都曾在他的詩中出現。也只有像他這樣懂得疼惜女性的詩人,才能將女子的細微的心思,刻畫得如此動人肺腑。

 

白居易的贈內詩不多,寫得動情的也比較少,但這首《贈內》卻很有一番深情在其間。此詩作于814年,其時詩人43歲,正在下卦居喪。困居窮鄉,詩人的心情總是比較寂寞的,唯有夫妻相伴才能得到一絲慰籍,此詩就是反映了詩人對妻子的珍愛之情。


這種感情不同於初戀的朦朧,也不同於熱戀的熱烈,而是共經患難之後的一種珍惜之情。

 

此詩先寫景後寫情,前兩句通過對初秋新雨後的描繪,將自身所處的環境展示出來,透出一種落寞淒涼的況味,而後詩人面對妻子直訴衷腸,要她不要在月明之夜回憶往事,以免愁腸百結,損傷身心。

 

這裏的往事究竟是什麽?詩人沒有明說,但可能是指詩人在長安時期比較得志的生活。想起得意的日子本來應該高興才對,但是如果與眼下僻居鄉隅的生活相比,則現時的處境又實在是太令人傷神了。

因而詩人害怕妻子回憶往事,徒增傷悲。詩人對妻子的一腔真情,就在這殷殷叮嚀的勸慰聲中表露無遺。

 

「愛情」一向動人心魂,只要真心愛過,便會銘刻於心。可是,並不是每一個愛情故事,都可以像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一樣,最後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⋯⋯

也因為有了不一樣的結局,這些愛情故事才會顯得更加的令人懷念。 在月亮特別明亮的夜晚,更容易沉溺於往事中,無法自拔!每次情不自禁的思量,都會摧折心肝,損耗了青春的容貌,削減健康與壽命。

只是,這樣的癡情,並不能喚回已經逝去的戀情;生命徒然的消耗,也不能令自己快樂。

因此,在適當的時候,能從舊情之間破繭而出,便是一種人生的智慧了。



以上部分內容與圖片摘自網路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微微一笑 的頭像
    微微一笑

    腹有詩書氣自華

    微微一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