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君乘車,我戴笠,他日相逢下車揖。
君擔簦,我跨馬,他日相逢為君下。
愈是少年時代的朋友,交誼愈是真誠。但,幼時的同伴,彼此年齡相近,環境相當,同學、同遊、 同憩的兩個人,在經過相當時日的各自發展後,可能因各人際遇不同,造成天差地別的距離。有的,功成名就了不起,有的身份低微。這一情況,在「同學會」的聚會中,最易感受。
地位身份不同了,情誼呢?是因勢利炎涼而改變,還是依然不變?這就看個人的修養和性情了。這首詩談的正是人們的普遍夢想,「貧富不易交」。
我們認識了一個朋友,欣賞的應該是他的內在本質,而不是他的身份地位,也不是他能為我們帶來多少好處?因為每個人的地位和處境, 都是可能會改變,只有內在的本質才是最真實的。
越國風俗 ,兩人至誠相交,要鄭重其事的封壇祭禱,任何一方富貴了,不管對方是否貧賤,都要相待以禮,不以富貴忘故交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