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江潮水連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
灩灩隨波千萬里,何處春江無月明。
江流宛轉遶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
空裡流霜不覺飛,汀上白沙看不見。
江天一色無纖塵,皎皎空中孤月輪。
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。
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祇相似。
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見長江送流水。
白雲一片去悠悠,青楓浦上不勝愁。
誰家今夜扁舟子,何處相思明月樓。
可憐樓上月徘徊,應照離人妝鏡台。
玉戶簾中捲不去,擣衣砧上拂還來。
此時相望不相聞,願逐月華流照君。
鴻雁長飛光不度,魚龍潛躍水成文。
昨夜閒潭夢落花,可憐春半不還家。
江水流春去欲盡,江潭落月復西斜。
斜月沉沉藏海霧,碣石瀟湘無限路。
不知乘月幾人歸,落月搖情滿江樹。
張若虛,他的詩保存下來的只有兩首,但一首《春江花月夜》就奠定了他在唐詩史上大家的地位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;「羨宇宙之無窮,哀吾生之須臾」的哲理詩;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。
詩人將這些履見不鮮的傳統題材,注入了新的涵意,融詩情、畫意、哲理爲一體,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,盡情讚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,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,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,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、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,從而彙成一種情、景、理水乳交融的優美而邈遠的意境。
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,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,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裏,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。
全詩緊扣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的背景來寫,而又以「月」為主體。「月」是詩中情景兼容之物,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,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,通貫上下,觸處生神,詩情隨著月輪的升落而起伏曲折。
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──高懸──西斜──落下的過程。
在月的照耀下,江水、沙灘、天空、原野、楓樹、花林、飛霜、白雲、扁舟、高樓、鏡台、砧石、長飛的鴻雁、潛躍的魚龍,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,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,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。
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,雖用水墨勾勒點染,但「墨分五彩」,從黑白相輔、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,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,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。
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。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,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,也不是急管繁弦,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,涵蘊,隽永。
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、深沈,看來卻是自然的、平和的,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,有節奏,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回旋。
全詩共三十六句,四句一換韻,共換九韻。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,平仄的交錯運用,一唱三歎,前呼後應,既回環反複,又層出不窮,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。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,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,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,婉轉諧美。
我的部落格,不能沒有《春江花月夜》!!
- Jun 11 Sat 2016 19:20
《春江花月夜》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