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觀書有感》
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。
問渠那得清如許?爲有源頭活水來。
這一首詩是朱熹流傳最廣、被引用最多的名作。如果不看題目的話,這首詩實在就是詠物詩。可是看了題目《觀書有感》之後,卻赫然發現,他只是在譬喻。
譬喻的是一顆充滿智慧、靈明如冰雪般的心;源源不絕、不斷注入池中的源頭活水, 譬喻的則是長期讀書思考、學問根柢深厚,所累積起來的智慧泉源。
談到讀書,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,有的人很會讀書,不但能舉一反三,甚至一目十行,過目不忘,而且發揮運用,無所遲滯,創造發明,青出於藍;讀書對於這樣的人來說,完全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,享受遠高於負擔。
我記得以前唸書的時候,曾經暗戀一個男同學,不是因為他長得帥,是因為他真的太會讀書了!大家都在啃書的時候,他卻都在操場運動?!
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,讀書真的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了——翻開書本,立即頭昏眼花,在不知所云之間,就去拜訪周公了,弄得一事無成,久而久之,便視讀書為畏途了。
但是,專家告訴我們:沒有不會讀書的人,只有用心不夠、方法不對的問題。我們樂於相信,同時也盼望所有的人都愛讀書,因為讀書真是一件用力少而收獲大、低成本而高效益的事,不讀書實在太可惜了。
讀書真的可以變化氣質、提昇眼界、增廣見聞、充實心靈。書讀得越多,就越會讀書,越容易進入狀況,也能獲得見識與智慧。
讀到好書,真是如遇高人,可以茅塞頓開、啟迪智慧;即使只是偶見佳句妙論,也能像邂逅才子佳人一般,興奮一時,堪慰半生。總之,會讀書、能讀書就是美事一樁,值得高興。
富家不用買良田,書中自有千鍾粟;
安居不用架高堂,書中自有黃金屋;
出門莫恨無人隨,書中車馬多如簇;
娶妻莫恨無良媒,書中自有顔如玉;
男兒若遂平生志,六經勤向窗前讀。
扯遠了,都跑到宋皇帝趙恒去了,呵呵⋯⋯⋯⋯
《觀書有感》原作兩首,其二詩云:
昨夜江邊春水生,蒙衝巨艦一毛輕。
向來枉費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
這一首詩也是一個譬喻,以春冰融解後大水注入江中,輕易浮起笨重大船,任意航行於大江中流為喻,說明積學漸修,終至了悟之時,天下再深的道理,也能一目了然,再難的問題,也能迎刃而解的處世智慧。
以上部分內容摘自「禪詩選析」;圖片摘自網路。